ico_gvoice

《哩底咧創啥》 挖底台南彩虹來了,對這世道,最溫柔的反擊。

《哩底咧創啥》探訪青年團隊計劃走進台南,這裡除了是具豐富文化底蘊的府城、有著享用不盡的美食小吃外,我們發現一條街和一個有趣的人—正興街與高耀威。2011年,高耀威在正興街開設「彩虹來了」實體店面,從一間店出發,牽起街區人與人、店與店之間的情感,也彷彿掀起了一場屬於街區的創新革命,他們在正興街上一起討論與實踐著對於生活想像的可能性。

不論是透過策展記錄”正興一條街”的故事、串聯店鋪以租借玻璃杯模式來減少一次性使用的紙杯垃圾、用免費商店的概念讓鄰居們的淘汰物件產生循環經濟的可能、又或者是熱鬧街區氣氛的辦公椅賽車……等,所有天馬行空的可能性,都在正興街上演著。

用想像力解放這個社會框架

▲採訪高耀威的過程,覺得他像是一個強大的蒐集者,那些我們小時候對世界、對生活的無窮想像,各種天馬行空的幻想,後來長大之後慢慢忘記的那些,好像都跑到他那裡去了。

高耀威陸續跟我們提了很多對街區發展的想法,想像著、實驗著、執行著,「在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必然的,但透過瞭解這些困境,反而能夠提供給自己更多知識,知道可以往哪兒突破。」 所以對於正興街因為觀光人潮所帶來的交通問題,他也大膽提出想像,「20人巴士交通環狀系統—透過公共運輸讓交通更順暢,也有機會讓街區待業的人可以去駕駛,可能嗎?」他自問自答,「一定不可能嘛!但有機會還是要試試!」

不只是正興街,他更希望能整合附近的街區,以正興街為起點去開創新的藍圖,進行各種社會實驗, 「你只要在這個世界投放某個東西,它事實上就已經永遠存在了,因為你投放之後讓很多人心裡產生渴望、信心,內心的反省跟想像力開始迸發,所以即使你停掉之後,其他地方可能也會長出來。」—高耀威。

「這是我覺得好玩的東西,也會讓我覺得活得很有價值。」這些想像與行動,就像是高耀威對這世道,做出的溫柔反擊。

以傳承支持年輕世代的創意

▲《正興聞》屬於正興街的故事

而問起高耀威想跟年輕世代說些什麼,他說,「我支持你們吧!假設回過頭來要對自己二十歲的自己說些什麼,我就會說我支持你,我那時應該是需要這種東西吧!」

但其實高耀威的支持不只是說說而已,《正興聞》第四刊,他帶著南臺科技大學資傳系的學生們,組成了「正興幫-青春小組」來一起編輯,在過程中,親身帶著學生們一起解放想像力、大膽地去嘗試。後來,學生們更拿著參與的《正興聞》去做展覽,他們打破展覽一定要做的輸出物的制式想法,反而是用麻繩和街上的紙箱剪一剪去做佈置,然後請正興街上黑輪店老闆幫忙寫字,在展覽期間,和一般講求美感的攤位相比,《正興聞》展區顯得很突兀,但卻傳遞了正興街蓬勃的生命力與爆發力,最後還得了獎。

高耀威說:「這樣一來,學生們心裡就會比較踏實。」所謂的踏實,應該也是更相信自己是可能的。

勇敢地對這世界提問

「如果你不提問的話,這社會會把你慢慢吃掉! 因為所有東西都在告訴你–它是對的,所以你要勇敢提問!」—高耀威

採訪尾聲,我們談到這世代的青年該如何去累積自己的能力,高耀威說他鼓勵年輕人對所有事情保有質疑的能力,但是不要只是質疑,他說,「台灣感覺是個偏酸性的國家,大家都會忍不住去酸這個世界,應該要讓它中和一點,一邊酸一邊產生行動,而這些都是可以是慢慢練習的。」

後記

一直以來,我以為自己對世界失去信心,採訪過後才發覺,也許自己是對未知感到害怕,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力氣和資源可以去承受失敗,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相信。開始了《哩底咧創啥》計劃,走訪了台灣西部的一些年輕團隊,好像也讓自己對未來多了那麼點信心。

結束了訪談,內心比採訪前更加激動,那餘韻持續了好久–最強悍的力量不是義無反顧的反抗,而是這樣持續長久的溫柔反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