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_gvoice

立志攀登14座八千尺高山,臺灣登山家呂阿果的冒險正式啟航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攪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從前再自然不過的出國旅行,如今卻成為難以達成的想望,而曾在2020年許下「完登14座八千尺高山」夢想的臺灣知名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計劃也因此延宕。

面對這一年的留白,他的腳步未曾停下,持續維持體能,關注情勢發展、國際航班及防疫檢測基準,甚至研究起國外醫學期刊,觀察染疫後的身體反應等,做好功課,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啟程的機會,終於,在世界疫苗紛紛上線之際,他也得到橘子關懷基金會支持,決定跨出追尋理想的那一步。在今年春季計劃中,阿果將於臺灣時間3/10(三)~5/31(一),前往安納普那(Annapurna, 8091m)、道拉吉里(Dhaulagiri, 8167m)兩座高山,締造臺灣登山新歷程,並期待能帶給人們更豐富的世界觀。

疫情下的冒險 總要有人踏出第一步

露出招牌笑容,在山海間「野慣了」的阿果,談起即將展開的冒險,他興奮表示,現在的心情So exciting!直率反應像極了一個被悶壞的大男孩。問他不擔心疫情影響嗎?他爽朗的說:「總有人要先跨出去嘛!」阿果認為,臺灣人對未知事物探索相當保守,遇到冒險機會,常會陷入猶豫或乾脆放棄,錯過讓自己學習、綻放的可能。「反正我是個渺小的邊緣人,就先出去看看吧,如果有機會,就用自己的經驗鼓勵更多人。」他說。

曾於2013年造訪五座八千尺高山、2019年更以攀登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Chhogori, 8,611m)計劃而聲名大躁,同一年,他在「去你的南極 Go!Go!South Pole」展覽中和橘子關懷基金會邂逅,阿果的冒險精神與基金會鼓勵年輕人勇敢冒險、用力做夢的理念不謀而合,進一步促成了「14座八千尺高山攀登」計劃的合作。而阿果踏上旅程的同時,基金會也將以文字、影像等方式,與人們分享過程經歷及攀登計劃的最新消息。

▲阿果說如果有機會,就用自己的經驗鼓勵更多人去冒險

世界高山很多,為什麼臺灣人只知道聖母峰?

聊起以14座8000尺群山為冒險藍圖的原因,阿果說,這群圍繞在喜馬拉雅山和喀喇崑崙山系的山脈在登山史上的意義非凡,因其地形、地勢、氣候等外在條件不同,攀登難度甚至比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高上許多,江湖上甚至有「殺人峰」的稱號,但談到高山,臺灣人普遍印象僅有聖母峰,相當可惜。

阿果提到,1950年代世界登山運動盛行,法國、義大利、瑞士、日本、韓國等登山家紛紛走進群山,人們開始相信只要做足準備,就有機會踏上8000尺以上的自然之巔,反觀臺灣卻是在1991年才有勇氣前往冒險,且當時登山知識、技術和經驗不足,遭逢許多阻礙,在國際上也常受到歧視和負評,臺灣冒險歷程也因此卻步、停滯,然而,同一時間的世界極限運動家早已走向新進程,嘗試以滑雪和飛行傘等方式與山互動。阿果說:「八千尺高山有很多座,攀登路線及方法也有無數種,但我們仍停在傳統想像、走單一路線,這正是我想要突破的原因。」關於冒險,阿果認為,唯有走過經典,才有創新的可能。

前往世界群山 做足準備是冒險必須

「山的世界很單純,一旦人攀登至5000尺之後,身邊就只剩下石頭跟冰、雪。」阿果形容,8000尺以上是個孤寂世界,登山家必須突破自我極限,忍受冰冷、暴風雪,低氧、低壓,體能狀況下降等狀況,此時感官會無限擴大,而努力調節自己節奏和身體平衡時,所興起的內心對話,總是能讓他面對真實的自己。

此外,海外登山經常要與國外隊伍合作,如亞洲人、歐洲人、美國人、尼泊爾人等互動,都能為他帶來不同文化衝擊,該如何找到與山、與人事物的和諧,彼此合作克服考驗,對阿果而言亦是十分有趣的過程。   為了做足準備,他憑藉過去經驗展開自我訓練,也運用科學化的分析檢測,強化協調性、肌力,以及心肺跟神經的連結關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是最基本的,高山上遇到意外和風險時,問題往往是意外般來襲,隨時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不能鬆懈。」阿果說,山永遠會給人意想不到的一擊,必須隨機應變,透過不斷的練習,保持身體跟心理的彈性。

打開心 接納山給予的每一課

阿果笑著說:「別看我這樣,其實我很怕死!」對於生死,除了恐懼,他也比旁人多了一份平常心,這些年與山的互動,教會阿果將生死視為自然循環節奏,但面對冒險,他並非是從容赴死,而是更珍視生命,把握當下過好生命每一刻,他認為這才是正向的態度。面對山可能給予的考驗,阿果告訴自己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做好準備,一切就隨遇而安。

堅持走在實現自我的道路上,持續地以勇氣綻放生命,阿果的冒險之路透過實踐、分享而更加璀璨。在未來的一年裡,他會繼續向前走、繼續向山走,在14座群山留下故事,讓每個一小步都化作生命光譜裡的珍貴養份,發酵成屬於自己、屬於臺灣意義非凡的存在。

▲關於冒險阿果認為,唯有走過經典,才有創新的可能

撰文:Arya.S.H
人物攝影:李邦豪 Larry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