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_gvoice

「今晚我想來點… 」 網友噓爆的Uber eats代言人廣告,為品牌加分或扣分?

「今晚,我想來點…可不可的白玉歐蕾去冰。」

「今晚,我想來點…金鋒的滷肉飯加蛋。」

看到這兩句,你是不是馬上浮現聲音和畫面?

被評為「看不懂」「超尷尬」的廣告

▲由於YouTube頻繁播送,「今晚我想來點」的廣告詞已被大家牢牢記住。

今年初,Uber Eats系列廣告在YouTube上強力放送,在布置成蕭敬騰家中的室內球場,老蕭和廣仲一身籃球裝,說出招牌台詞「今晚我想來點…」點餐,叮咚一聲美食立刻送到,二位金曲歌王如好友般PK、互相吐槽,營造出輕鬆逗趣的氛圍。

「今晚我想來點…」這句洗腦台詞在影片的開頭、中段頻頻跳出,廣大YouTube使用者被動收看了無數次,在網路造成一波話題。

大部分網友覺得廣告不知所云、持續播送很煩人:「這廣告超尷尬」、「完全不知道在幹嘛的廣告」、「根本球鞋廣告吧」,更有人認為造成反效果「這廣告讓我直接刪掉ubereats了」。但亦有網友持肯定態度說「會讓你想訂的時候 第一個想到這家就好」、「某種方面也可以算是成功的廣告,至少你記住了」。

這兩方說法,誰才是對的呢?

澳洲國民運動「Tonight, I’ll be eating」

▲Uber eats在澳洲的「Tonight, I’ll be eating」宣傳系列由2017起始至今。

可能較少人知道,這則廣告的形式並非台灣獨創。「Tonight, I’ll be eating」是2017年Uber eats在澳洲的首次宣傳活動,團隊發現「1/3的澳洲人總不知道晚餐該吃什麼」,於是邀請一系列名人,在客廳、池畔、浴缸裡,用舒服的居家姿態宣布他們今晚在Uber eats點了什麼餐,叮咚一聲美食馬上送達。

每則影片僅有15秒,輕鬆而幽默,容易在社群媒體上仿效。此活動逐步擴大,2019年初與澳洲網球公開賽合作系列影片。最新的影片發布在去年底,大手筆邀來金卡戴珊與澳洲喜劇演員Magda Szubanski對戲。

如今,「Tonight, I’ll be eating」在澳洲已是Uber eats的代名詞,一般人叫外送打卡時也愛隨手加上這個hashtag。

(系列影片可由此觀看https://bit.ly/3aKHZyx

明明很像,差別在哪?

比起澳洲版,台灣版廣告看起來大同小異,觀眾反應卻不同,那關鍵差別究竟在哪? 

澳版廣告的成功之處,在於用多位名人營造從眾效應,比僅一兩位明星有力許多;再用電影般精緻的場景,瞬間提高該服務在觀眾心中的格調,二者加起來,傳達出「Uber eats就是最新時尚」的訊息。

在台灣,美食外送的主要用戶是二三十歲、高收入的北部男性,簡言之就是「有錢公子哥」。由此來看,的確廣告中的每個元素都和這群人相關(高級但不過分奢華的住宅、廣受歡迎的運動籃球),但同時,和自己有關不代表就會被打動。

知名的廣告鬼才,也是左岸咖啡館、全聯等成功品牌背後推手的葉明桂,曾在《品牌的技術和藝術》一書中寫道,比起呈現廣告對象的真實生活,「廣告應該投射消費者心目中嚮往的生活型態來引起共鳴,因為人類永遠不滿足於現狀,總是希望未來有更美好的生活。」

作為一個30秒內的簡短廣告,這是台版沒有、而澳版成功做到的一點。

勁敵foodpanda廣告比一比

▲foodpanda年度代言人吳慷仁生動演繹上班族難以正常用餐的心聲。

foodpanda調整外送員制度、調降每單收入,Uber eats在今年初結束長期免運活動,改推訂閱制優惠,台灣美食外送平台終於結束補貼戰、低價戰,進階到新的戰場。U牌找來金曲歌王蕭敬騰、盧廣仲代言,熊貓的首位年度代言人則是金鐘影帝吳慷仁。

兩個品牌首次起用代言人,可看出皆主打青年族群。蕭敬騰是最近的廣告紅人,盧廣仲在各年齡層廣受歡迎;吳慷仁比起前二人知名度略低,但形象更加年輕和清新,雙方人馬各有亮點。

比起對手,吳慷仁主演的「foodpanda讓你任性點」廣告廣受好評。《上班篇》和《消夜篇》分別是忙碌上班族的無暇外出用餐的中午,以及加班後的深夜,用外送美食犒賞自己,《週末篇》則是和友人約好但遲遲不想出門,乾脆叫外送、一起在家歡聚。

這系列廣告和Uber eats的策略不同,直接給你一個適用美食外送的情境,使你在該情境會聯想到該品牌。情境式廣告和在台灣一向吃香,有落入老套的可能,但吳慷仁活靈活現的演出,讓簡單的劇情變得好看,也使上班族深有所感。

廣告之於品牌

一則廣告是否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是我們一時之間無法得知,但可以談的是,廣告會如何影響對品牌的觀感?

觀察網友不喜歡「今晚我想來點…」系列的原因,除了因收看太多次而疲乏、評論演技不佳與台詞尷尬、不明白籃球和美食外送的相關性。「籃球」的確是影片中最鮮明的元素,三則影片:拉筋小隊長、裝備哥、老蕭PK廣仲,籃球主題貫穿了場景、服裝和對話。

前面提過的葉明桂先生在同本書中寫道:「直接相關的廣告永不如間接相關的廣告來得巧妙,而讓人一見鍾情。」但他同時也說:「廣告的風格和語氣,應該和廣告要說什麼相關,或和產品擬人化之後的品牌個性相關。除此之外,增添任何相關性的定義都是增加創作的雜質。」

以此觀察,比起直接相關的foodpanda廣告,Uber eats廣告想追求的是較具野心的「間接相關」,也就是用不和美食外送直接相關的「籃球」,打造出年輕、有活力的品牌個性。但也許是在場景太過寫實的情況下,又太過著墨於籃球,關注的焦點偏移,使得觀眾會去想「到底要說什麼?美食和籃球有什麼關係?」,而非直接受氛圍感染。

但廣大播送的成果,招牌台詞「今晚,我想來點…」成為一講出來能使所有人都會心一笑的知名句子。未來Uber eats是否能善加利用這個成果,再綻放出新的火花,使「扣分」轉正為負成「加分」呢?也是值得期待的。